随着各大高校的开学,各大企业也同步迎来了招聘旺季金九,虽然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只是有一大波优秀毕业生向职场袭来而已,当然本期节目和这些都没什么关系,我们主要是要聊一聊失业和失业保险的事情。
先来举个例子,小曹在公司上班两年,并且缴纳两年的社保,突然和老板闹了矛盾,被老板开除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找不到工作,那么根据失业保险领用规定,在正式找到工作之前,小曹就可以去申领失业保险金,用以度过没有收入的困难期,反之如果小曹在一气之下自己离职,或者从来没有缴纳过社保,那么他就没有资格申领失业保险补助了。
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集中建立ji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并在重新寻求就业机会时,从国家或-获得相应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一种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劳动者失业了,在找到新工作前是可以领取一定金额的保障金,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失业前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用人单位和个人已缴纳失业保险费累计满一年;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及失业人员不愿意中断就业,但因本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中断就业,也就是说失业不是因为劳动者的原因,而是因为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裁员或者劳动者以未缴纳-保险,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原因-辞职的各种情形,总之不能劳动者单方面主动辞职。
3、已经办li失业登记并且有求职要求的。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劳动者-离开原有的用人单位大概包括哪些情形。
1、劳动合同因期限届满,用人单位宣告破产,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解散而终止的。
2、劳动者因过错被辞退,或因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特殊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被辞退的。
3、因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被辞退的。
4、由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5、因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比如说以暴力、威胁或者-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未按劳动合约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使劳动者-辞职的。
6、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形。
那么以上条件都满足,应该怎么领取失业保险金呢?
这方面涉及到具体的领取操作步骤,具体要求各地不一致,在当地办li失业保险金申领时,一定要以当地具体政策为准。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常规流程包括填写失业保险申领表,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和原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失业登记及求职证明,以及省级行政劳动部门规定的-材料,失业人员应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到受理其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办li失业保险的相关手续,需要至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之日起60天内办li有效,超过了办li时限,在这次失业期间,就不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金一般是按月发放的,当然根据地方政策有些地区也可一次性领取,如果劳动者在领失业保险金期间又重新工作或者创业了,可以到相关部门一次性领取出剩余部分的失业保险金,如果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仍然可以领取到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可以重复领取。
我们回到节目开头的例子上,如果小曹被开除后,在期限内办li了十二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手续,但在失业第八个月找到了工作,第九个月又被辞退,那么他仍然可以领到失业保险金。
我们再来看一下失业保险金达到领取期限和标准。
失业保险金能领多少,跟缴纳社保的时间长短有关系,领取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并且失业保险金的水平将随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失业保险条例第18条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领取了失业保险金之后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什么时候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第15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1)重新就业的;(2)应征服兵役的;(3)移届境外的;(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5)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6)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7)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失业保险是-保险的独有险种,达到领取条件的情况下,在失业后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工作空窗期,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失业保险的地方性政策较强,具体能否领取,如何领取还是需要以当地政策为准。
此篇文章只做提醒和参考。
更多社保实用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欢雀小保”,小保随时为你答疑解惑。